企業微信規劃的兩個誤區

最近時常接觸一些想要做企業微信公眾號開發或者是優化的相關負責人,在聊天的過程中,小編發現了三個比較值得思考的現象,接下來由小編給大家聊聊吧。

  現象一:“現如今很多人都在玩微信,因此我們要改在微信上做‘信息推送’!”

  沒錯,現在有很多的企業,他們做微信的目的非常的明確,就是“資訊推送”!現在的企業要求至少一周推送34條軟文。最好是天天推送!即使是服務號的微信,也要運用技術手段,打破“一月推送一條”的尋常路。

  微信現在確實成為了很多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大家對微信上癮,惦記微信裡的內容,大多還是在關注一個相對封閉、專屬的朋友圈子,或發自內心、真心喜歡的公眾號,有誰會天天追著看一個企業的“資訊推送”呢?

  更何況,現在習慣使用微信的人,他們的“訂閱號折疊夾”裡至少有56個公眾號吧,誰每天有心思讀企業的“資訊推送”呢?現在的很多“資訊推送”已被折疊夾裡、浩如煙渺的信息埋葬了吧。

  如果企業只是想微信公眾號開發做“資訊推送”,這就是“在街頭發惱人小廣告、小傳單”的網路翻版。只不過,在微信上拒絕這些“推送”,容易多了。

  不要因為微信火熱而一葉障目;不要以為粉絲關注了企業的微信號,就一定會順理成章地看你推送的軟文,這真是自欺欺人。與其挖空心思用微信做資訊推送,不如想想企業的官網、微博怎麼進一步地優化?微博的媒體屬性發揮得當了,企業官網的社區營造地有群眾基礎了,這些都是微信無法取代的。

  微博、微信、網站等都是好工具,要物盡其用。

  現象二:“我們現在正和市場部談,微信就應該由品牌部負責!”

  這是在不少大公司存在的“打架現象”,到底由哪個部門管理微信?

  和之前一個企業有無數微博、雜亂無章的局面如出一轍,現在也有一些企業擁有N多微信,且是認證的。於是,混亂、迷茫的局面又重演了:當消費者想找一個企業的微信,輸入企業名稱的關鍵字,長相差不多的微信號一個個躍入眼簾,到底哪個是真的啊?

  所以還是那個問題:一個企業到底要有幾個微信號?如果一個企業真的需要多個微信號,怎麼統一規劃?各自的主要功能是什麼?各擔當什麼角色?

  一些大公司的品牌部(或公共關係所屬部門)和市場部(或和營銷相關的部門)在爭奪微信的所有權,都認為企業微信公眾號開發后應該由各自部門來掌管。

  我的建議仍是:成立社會化媒體委員會,統一運籌帷幄公司的所有社會化媒體帳號。如果條件所限,無法成立該委員會,則把握該微信號的側重點是什麼?比如:如果這個微信號是服務號,非常側重服務功能,其對技術的要求很高;那麼,正常程式是:這個號的牽頭部門是市場部,市場部根據營銷的具體實踐,回饋最新情況,交給技術部門跟進。




相關微信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