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App行業新危機:“克隆”之困

據相關報道稱,在快速發展的移動App行業,創造一個吸引人的App並不一定意味著成功:開發者還要避免自己的App被抄襲。一些App開發公司說,越來越多的“克隆者”正在模仿其產品,或是盜用它們的名字和圖像來坐享其成。

  目標:

  抄襲者的目標經常是一些暢銷的App,尋求搶奪其用戶資源和潛在收入。另外一些克隆App則攜帶惡意軟體。

  舉例:

  自從2009年以來,加州山景城的WhatsApp Inc.製作的手機通信應用程式已經被下載了數億次。WhatsApp在應用商店的排名升至首位之後,WhatsApp的員工注意到,其他的App正在盜用其名字,指望能沾光。比如穀歌的App商店的“Whatsapp Nearby”,“Whatsapp Friends”和“Whatsapp Add Me”,這三款App由同一家軟體發展公司製作,已經被下載了數十萬次。但這家公司否認這些App是抄襲之作。

  幾乎沒有資料可以顯示存在多少克隆App,以及它們攫取了多少利潤,但是這種行為可以以多種形式發生。

  各種克隆形式:

  一些克隆者簡單地模仿一個流行的App的圖像,或是使用這款App的名字,從而利用原創App的知名度。

  還有一些克隆者利用特殊軟體全盤複製一個App,將原來App的自動廣告提供商換成他們自己選擇的廣告商,這樣一來就可以創造廣告收入,而這些收入本來應該屬於合法的App開發商。

  還有其它山寨者抄襲應用之後,插入惡意軟體,使得受害者的手機自動發送短信,引發高額費用。

  App開發公司說,在蘋果、穀歌、微軟和亞馬遜運營的頂級移動App商店,克隆行為也很猖獗。總的來說穀歌Play的克隆App程式最為普遍。與其他公司不同,Google在應用程式登陸App商店之前不對其進行人工審查。

  克隆分析:

  1. 如果連國外,都不能阻止,那麼在中國這樣的國家,克隆問題一般更加嚴重。的確,在中國即使是開煤礦的或者賣房子的商人聽說手機遊戲賺錢,都會照著某個還不錯的去做一個,導致市場上所有的產品都朝一個方向做。

  比如澳大利亞遊戲開發商水果忍者在中國遭遇了各種抄襲,從介面到玩法再到遊戲名字等,水果殺手、蔬菜忍者等層出不窮。但它們抓不到具體證據也只得忍著。因為除非完全的偷到了它的的內容,比如說它的聲音等等,如果它不侵犯水果的版權的話,大部分是沒辦法解決的。

  2. 仔細觀察被克隆最多的不是創意而是模式,如果純粹靠創意出名的App,比如遊戲App,你克隆的話超過原作的可能性並不大;

  但是如果關係到商業模式的話,就很容易了, 比如純App賣不了錢的話,展示廣告能賣錢,這是一種App盈利模式。所以在蘋果App Store售價是99美分WhatsApp,抄襲者對其App本身並無多大興趣,只是想著借它的名氣提供下載量(其提供免費下載),然後獲得展示廣告的機會。這時,它的抄襲物件就不止WhatsApp一家了,所有下載量大又能模仿的App都是它的目標。

  3. 還有一個條件就是模仿門檻低, 現在比較流行的新聞App端,大都起源於TwitterApp結構,隨後歐美地區各大新聞網站經過改造加工,加入自己一些細微的創新點,形成了現在的新聞類App應用結構樣式。而國內百度、網易、騰訊App端對這種事情都見怪不怪。

  App抄襲雖說不能制止,但是應用商店必須積極回應,接到遭山寨的受害者提交應用下架請求時要認真及時處理。而且如果App商店頒發嚴厲的抄襲懲罰條列的話,絕對比下面的App開發者大聲嚎叫來得有用。




相關APP資訊